领头扬科技速递-抑郁症:始于脑,治于脑

  1. 抑郁症:脑中的黑暗☁️
  2. 揭秘抑郁症:脑内的战争🧠💣
  3. 抑郁症真相大揭秘:脑神经的困扰🌪️
  4. 深入抑郁症:脑内的迷宫🧩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有超过3.5亿人受抑郁症困扰,其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此外,也有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800,000起自杀事件中,多达50%发生在抑郁发作中,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的可能性几乎是普通人群的20倍。自新冠疫情后,全球抑郁症和焦虑障碍患病人数显著增加,其中抑郁症患者激增5300万,增幅高达27.6%。那么,抑郁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疾病?有没有可以有效防控和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呢?
抑郁症是一种脑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诸如生活环境、家庭遗传等因素都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和许多人通常认为的“抑郁症只是因为心情不好”不同,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抑郁症还有着与心脏病、肺炎等躯体性疾病相类似的病理机制,正是这种病理机制从根本上导致了大脑病理性的改变。在每个人的大脑半球中都有四个额叶,在大脑最前部的是前额叶,前额叶皮质功能与我们的认知、情绪、疼痛和行为管理等相关,抑郁症的发病也与这个区域的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前额叶区域布满了密集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突触互相交流,传达着我们的每一个灵感与决策。当人们面对压力时,大脑皮质会将信息传递至负责情绪调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H),从而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进一步促使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一种)进入血液发挥作用。而皮质醇会破坏掉大脑前额叶区域的神经突触,使得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速度变慢,严重的甚至会直接断掉。久而久之,被破坏的区域就会陷入瘫痪,大脑前额叶也会萎缩。

研究发现,皮质醇长期而缓慢地增加,尤其是在生理情况下浓度相对较低的夜晚也持续升高,容易导致抑郁。在对抑郁症患者的脑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看到的与记忆相关的海马区较正常人的更小;同时,尸检也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质细胞明显减少,前额叶背外侧以及眶额叶皮质萎缩,这些特定脑区的萎缩与糖皮质激素抑制神经发生的机理有关。

因此,抑郁症的致病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是如果从发病机理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疾病,抑郁症发生的物质基础仍是脑部的变化,也就是说,抑郁症实质上是一种脑疾病。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抑郁症实际上是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每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都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这不是光凭“坚强”就能克服的。对于患者来说,最好是在刚刚出现抑郁情绪的时候,就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和心理干预,以避免抑郁情况加重。

“中国脑计划”助力抑郁症患者跨越“心坎”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这意味着每14个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在我国居民精神卫生情况不容乐观的当下,2021年9月,“中国脑计划”(全称为“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经过多年筹划后正式启动,总研究经费超过百亿元。中国脑计划项目被制定为一个十五年计划(2016—2030年),前五年与中国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十三五”计划相符,更在“十四五”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地位,其中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为重大项目。中国脑计划将从认识脑、保护脑和模拟脑三个方向展开研究,逐步形成以脑认知原理的基础研究、脑重大疾病、类脑人工智能这三方面紧密交织的研究为“一体”“两翼”的研究格局。针对抑郁症等重大脑疾病,“中国脑计划” 将建立若干个认知障碍相关的重大脑疾病精准早期诊断标准和干预手段,研发能够引领国际的早诊、优治新技术,同时建立国际领先的中国脑疾病临床研究大数据平台与样本库平台,开创脑疾病研究新范式。

解决抑郁症等认知障碍相关脑疾病是中国脑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防控、治疗抑郁症具有重要作用,对惠及我国人民的实际生活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脑计划”的推出,不仅能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认识抑郁症等认知相关的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早期诊断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实现脑疾病的早防、早诊、早治,全面解析脑疾病的发病机制。

同时,通过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中国脑计划”将实现产业化,以及临床诊断治疗技术的现代化。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