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疲劳障碍和情绪压力:竟然会直接导致视力下降!

疲劳和压力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一大原因。人体内存在着一种名为“自律神经”的神经,它们可以自主地调整我们的呼吸和心跳等人体功能。自律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当人体处于活动、紧张或是存在压力的时候,交感神经就会发挥作用。相反,当人体处于休息、放松或是睡眠状态的时候,副交感神经就会开始工作。

另外,在我们的眼睛里存在一种名为“瞳孔”的组织,它能够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数量。当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时,瞳孔周边的虹膜部分就会缩小,瞳孔本身就会变大。实际上,近视患者的瞳孔通常比较大,且大部分患者的身体都处于交感神经较活跃的状态。如果瞳孔一直处于扩张状态,其焦点深度就会变浅,调节焦距时所耗的能量就会增加。长此以往,瞳孔的睫状体就会出现肌肉劳损,最终导致视力下降。

那么,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那就是情绪压力!原本,在白天或是人体处于活动状态的时候,体内的交感神经会相对活跃。而当晚上我们进入睡眠之后,副交感神经就会自动地开始工作。然而,如今很多人都会经常消耗气血能量,或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睡眠不足。如此一来,自律神经功能就会发生紊乱,身体也会陷入疲劳状态。加之日常情绪压力时,交感神经就会持续兴奋,睫状体肌肉也会随之发生疲劳,最终导致视力不断下降。

而且,当自律神经功能失调之后,人体就会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还会引发身体缺氧,这正是造成视力下降的罪魁祸首。疲劳和压力还会直接影响到肠胃功能。表达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中文当中也有“提心吊胆”这样的成语。就是说,当身体感到紧张时,胃就会处于悬空的状态。这时候,肠胃的蠕动和基本功能就会减弱,渐渐地还会出现僵化,而这些都将引起全身性的血液循环障碍。

同时,当视力下降、眼睛不能清晰地分辨事物时,人体就会产生巨大的疲劳和压力。而这种身体的疲劳和压力又会导致自律神经出现麻痹,最终引起视力的进一步恶化。对于大脑来说,“能看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1.5度的视力是大脑能够感觉到安稳和舒适的最佳状态。因此,一旦视力开始下降,大脑就会感到极大的疲劳和压力,此时非常容易导致自律神经功能出现紊乱。这时候,哪怕将视力提升0.01度,都将会很好地让大脑得到休息和放松。所以,当我们感到视力不够清晰时,我们应该及时调理,以减轻大脑的疲劳和压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